在第十五届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一家专注于三次元影像仪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发布了新一代航天级多元传感测量系统。该系统将亚微米级光学扫描、激光共聚焦与CT断层成像融合于同一平台,可在不拆卸发动机叶片的情况下完成内部冷却通道的完整三维重建,单次扫描时间缩短至传统方案的三分之一,为火箭发动机快速迭代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新系统采用五轴联动气浮平台与纳米级光栅尺闭环控制,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3 μm,可覆盖直径0.2 mm至800 mm的复杂曲面。其独有的“自适应光源算法”能根据钛合金、碳纤维等不同材质实时调节蓝光与白光比例,消除高反光带来的噪点,使叶片前缘0.02 mm的细微裂纹也能被精准捕捉。现场演示中,工程师仅用8分钟便完成了一级涡轮叶片的全面检测,生成的STL模型与CAD公差比对软件无缝对接,自动生成17项几何公差报告。
为满足航天严苛环境,整机通过MIL-STD-810H振动与热冲击测试,工作温度范围扩展至-20 ℃~55 ℃。系统内置的AI缺陷分类引擎基于300万张航天缺陷样本训练,对微裂纹、夹杂、气孔的分类准确率超过96%,并支持NASA-STD-5009标准格式输出。此外,模块化探头设计允许在10秒内切换0.1 mm~10 mm五种视场镜头,适应从燃料喷嘴到整流罩的不同检测需求。
目前,该测量系统已应用于某新型液氧甲烷发动机的试制阶段,累计完成200余件核心部件的逆向建模,将首台发动机装配周期从45天压缩至19天。企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引入量子点光源技术,进一步将扫描分辨率提升至50 nm,为下一代可重复使用火箭提供更精细的质量控制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