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测量仪赋能航天器精密制造新纪元

2025.10.31

  新一代光学测量仪以亚微米级非接触扫描、多元传感融合及AI实时补偿三大核心技术,正在重塑航天器结构件的精密制造流程。该设备可在-20 ℃~60 ℃温差环境下保持±0.8 μm重复精度,单次扫描幅面达400 mm×300 mm,将传统三坐标检测效率提升4.7倍,为火箭燃料舱、卫星支架等关键部件提供全流程尺寸监控。

  功能层面,仪器集成白光干涉、激光共聚焦与光谱共焦三重传感模组,可同时获取表面粗糙度Ra 0.01 μm级微观形貌与毫米级宏观轮廓;内置的航天级碳纤维基准框架热膨胀系数低至0.2 ppm/℃,确保在真空模拟舱内长时间稳定运行;配合自适应算法,对钛合金曲面因应力释放产生的0.005 mm级回弹误差进行动态补偿。

  特点方面,设备采用模块化光机设计,支持在15分钟内完成激光头与影像头的热插拔切换,满足同一工位对焊缝坡口与铆钉孔位的交替检测;其蓝光LED阵列扫描速度达120,000点/秒,较传统红光方案提升60%,且对高反射率铝锂合金表面无需喷涂显影剂;通过5G边缘计算节点,检测数据可在3秒内同步至MES系统,实现100%可追溯质量档案。

  实际应用中,某型运载火箭液氧储箱的2196处焊缝经该仪器全检后,装配间隙标准差由0.12 mm降至0.03 mm,燃料装载量因此增加1.8%,直接提升近地轨道运力200 kg;卫星太阳翼基板平面度检测周期从4小时压缩至18分钟,助力星座批产节奏提升3倍。

  随着航天器向轻量化、复杂化演进,光学测量仪正成为数字孪生工厂的核心感知终端,其数据流将反向驱动设计端公差带优化,形成“测量-反馈-迭代”闭环,预计2025年前在航天制造领域渗透率将突破65%。

请填写个人信息
提 交

已收到您的个人信息,
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与您联系。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