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影像测量技术实现电池壳体微米级检测

2025.11.08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5%,电池壳体尺寸公差对热失控风险的影响被放大至微米级。最新光学影像测量方案以亚微米级解析力,在30秒内完成壳体全长轮廓扫描,将传统三坐标检测效率提升6倍,同时把重复性误差压缩至±0.8μm,为整车厂提供了量产阶段的质量闭环。

  该系统的核心是一套多频共焦白光传感器与高速CMOS的融合架构:白光传感器在±3mm量程内实现0.1μm的Z轴分辨率,CMOS则以5000fps的帧率捕捉壳体边缘亚像素轮廓;AI边缘计算芯片在采集端即时完成点云滤波,仅把关键特征数据回传工控机,网络负载降低90%,确保产线节拍不受影响。

  针对铝挤壳体常见的0.05mm翘曲及0.02mm密封槽底厚偏差,软件内置的GD&T模块可一键生成CPK报告,并自动关联激光打码,实现单件追溯;当检测到尺寸超差时,系统0.3秒内触发NG分拣,同时将补偿值写入下一工序的CNC刀补,闭环时间缩短至15秒。

  在某头部车企的4680电池产线实测中,该方案在24小时连续运行下GR&R低于5%,帮助客户把壳体泄漏率从120ppm降至7ppm,单条产线年节省返工成本约420万元;其非接触特性亦避免薄壁铝件受压变形,使良品率再提升1.8个百分点。

  面向下一代固态电池更严苛的0.01mm级装配需求,研发团队已启动双频干涉仪升级计划,预计2025年将检测精度推进至±0.3μm,继续为新能源汽车安全续航提供可量化的微米级保障。

请填写个人信息
提 交

已收到您的个人信息,
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与您联系。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