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非接触式多元传感测量系统首次将心脏支架表面缺陷检测精度提升至0.8μm,标志着心血管介入器械质量控制正式进入微米级时代。该系统融合白光干涉、激光共聚焦与AI算法,可在30秒内完成整支支架的360°全表面扫描,检测效率提升5倍,为临床安全提供更高保障。
核心功能体现在“三维形貌+缺陷识别”双通道同步:白光干涉模块以0.1μm纵向分辨率捕捉支架梁厚度变化,激光共聚焦则在0.8μm横向分辨率下定位微裂纹、毛刺等缺陷;AI引擎实时比对ISO 25539-1标准,自动标记风险区域并生成可追溯报告,避免人工漏检。
技术亮点还包括自适应夹具与低热漂移设计。夹具采用记忆合金柔性爪,可无损固定直径2-8 mm的各类支架;整机在22 ℃±0.05 ℃恒温舱内运行,24小时热漂移小于0.3 μm,确保长时间连续检测的稳定性,满足大批量出厂检验需求。
目前该方案已在国内多家心血管器械企业试点,数据显示支架不良率由0.7%降至0.05%,每年可减少召回损失数千万元。行业专家认为,0.8μm级检测将成为高端医疗耗材的新准入门槛,并推动国产支架在国际市场加速放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