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医疗级光学测量系统已将心脏支架关键尺寸检测精度推进至0.8μm,较上一代1.2μm提升33%,标志着微创介入器械质量控制正式迈入亚微米时代。该系统采用多波段共焦白光干涉与AI边缘增强算法,可在30秒内完成整支支架的全轮廓扫描,为临床安全再添一道精准防线。
核心突破体现在三大技术升级:一是双通道纳米级光栅尺实时补偿热漂移,确保长轴测量重复性≤0.15μm;二是深度学习驱动的缺陷识别引擎,可自动标记支架梁厚度偏差、表面裂纹及连接点毛刺,误报率低于0.3%;三是模块化夹具兼容直径2-8 mm、长度8-40 mm的全部规格,换型时间缩短至90秒,满足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需求。
在航天精密管路焊接质量追溯场景中,该系统的微米级解析力同样表现亮眼。通过对钛合金导管焊缝进行0.8μm分辨率扫描,可清晰捕捉熔深不足、气孔及微裂纹等隐患,帮助工程师在总装前完成100%无损筛查,将飞行级管路的失效率从PPM级降至PPB级,显著提升火箭燃料输送系统的可靠性。
面向未来,研发团队正将光谱共焦传感器与太赫兹层析技术融合,目标在2025年实现0.5μm精度与50 mm³/s扫描速度的同步突破,为下一代可降解支架、航天复材接头及高能量密度电池提供更极致的测量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