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测量仪精准护航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制造

2025.10.20

最新一代3D测量仪已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产线完成部署,其非接触式蓝光扫描技术可在30秒内完成0.8×0.6×0.4 m铝合金壳体的全域扫描,点云密度达200点/mm²,重复精度控制在±2 μm以内。系统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焊缝、孔位及密封槽等关键特征,并与CAD数模实时比对,生成彩色偏差云图,帮助工程师在30分钟内完成首件判定,比传统三坐标缩短75%检测时间。

设备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架构:蓝光条纹投影负责高速形貌采集,激光共聚焦传感器补充深孔与镜面区域数据,白光干涉模块则对密封面粗糙度进行纳米级评价。内置的温湿度补偿单元可抵消车间±5 ℃温差带来的材料热胀误差,确保全天候测量一致性。针对电池壳体常见的薄壁变形,系统配置了0.1 N超低接触力探针,实现关键安装孔位置度的柔性验证。

在产线集成方面,3D测量仪通过OPC-UA协议与MES系统无缝对接,测量结果自动写入质量数据库并触发NG品分拣。其轻量化机器人第七轴设计使设备可在4 m行程内灵活移动,覆盖4条并行产线。实测数据显示,该方案将电池壳体一次交验合格率从92%提升至99.3%,每年减少报废损失约120万元。

未来升级将引入5G+边缘计算模块,实现远程专家诊断与程序云更新,进一步缩短跨工厂测量程序部署周期至2小时以内。随着800V高压平台普及,3D测量仪的绝缘耐压测试功能也将通过模块化扩展实现,持续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与安全制造提供数据支撑。

请填写个人信息
提 交

已收到您的个人信息,
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与您联系。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