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代光学影像仪器近日在航天精密制造领域完成多项关键测试,通过非接触式多元传感测量系统,将卫星姿控阀体复杂曲面轮廓度误差控制在±0.8 μm以内,较传统接触式三坐标方案提升精度42%,单件检测时间由45分钟缩短至7分钟,显著缩短型号研制周期。
该设备集成高分辨率远心镜头、激光共聚焦与白光干涉复合传感器,可在同一坐标系下同步获取几何尺寸、表面粗糙度与微观缺陷数据;AI边缘计算芯片实时补偿温度漂移与振动干扰,确保-20 ℃~60 ℃工况下重复性≤0.3 μm;开放式软件平台支持GD&T全要素自动评价,一键生成符合AS9100标准的检测报告,降低人为干预风险。
在卫星燃料贮箱焊缝检测场景中,仪器利用多角度环形光源与偏振滤光技术,可识别宽度仅5 μm的疲劳裂纹,结合三维点云比对算法,缺陷漏检率降至0.02%;针对航天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系统配置1064 nm近红外激光层析模块,实现0.1 mm深度范围内的分层剥离检测,为长寿命在轨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项目团队透露,下一阶段将引入5G+工业互联网架构,实现光学影像仪器与数控加工中心实时数据互通,构建自适应闭环加工系统,目标在2025年前将航天精密结构件一次交验合格率提升至99.2%,持续推动我国高端制造向更高精度、更高效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