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电池壳体作为电芯“铠甲”的微米级缺陷管控成为行业焦点。最新引入的光学影像测量仪以0.8μm重复精度、200mm/s扫描速度,对铝制电池壳体实施全尺寸非接触检测,将泄漏率从PPM级降至PPB级,为整车安全再加一道数字防线。
亚微米级成像系统:设备采用双远心镜头与低畸变光学设计,在300×300mm视野内实现0.5μm像素分辨率,可清晰捕捉壳体表面0.1μm级划痕、冲压毛刺及涂层针孔,较传统接触式测量效率提升5倍,且零磨损风险。
多传感器融合算法:集成光谱共焦与激光位移传感器,同步获取壳体壁厚、台阶高度及密封槽轮廓数据,通过AI边缘计算实时比对CAD公差带,自动生成热图报告,检测节拍压缩至8秒/件,满足24小时无人化产线需求。
数字孪生追溯链:测量数据实时上传云端,与MES系统对接形成“壳体身份证”,可追溯至冲压模具编号与铝卷批次。当发现0.05mm以上变形时,系统自动触发模具补偿指令,将后续不良率控制在0.3%以内,显著降低召回风险。
目前该技术已覆盖从圆柱21700到刀片电池的全壳体形态,未来将通过升级AI缺陷库,进一步识别电解液结晶等潜在隐患,持续为新能源产业链提供微米级安全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