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医疗影像仪将测量精度锁定在0.5μm,相当于头发直径的1/150,可在不接触支架表面的情况下完成微米级壁厚、网孔及倒角的全维度扫描。该突破直接解决了心脏支架量产中长期存在的“精度-效率”矛盾,使单批次良品率由92%提升至99.2%,为大规模稳定供货扫清障碍。
核心功能方面,设备采用复合式光学系统:白光干涉仪负责亚微米级轮廓捕捉,激光共聚焦模块实时补偿材料反光误差,AI算法则对0.1秒内采集的800万点云进行降噪与边缘重建。整套流程无需人工干预,单件检测时间从传统接触式测量的3分钟压缩至18秒,产能提升10倍。
在心脏支架应用场景中,影像仪可一次性输出径向支撑力、轴向柔顺性及药物涂层均匀性三项关键指标。工程师通过热图即可定位支架梁最薄0.3μm区域,提前剔除潜在断裂风险;同时,系统自动生成的SPC报告可直接对接产线MES,实现闭环工艺优化。
目前,该影像仪已在航天精密管路、汽车高压共轨等场景完成验证,其抗振动光路设计可抵御0.8g加速度干扰,确保24小时连续运行漂移小于0.05μm。随着医疗级版本落地,预计每年可为全球支架供应链节省约1.2亿元的返工与报废成本。
行业分析指出,0.5μm级非接触测量正成为高端医疗制造的“新门槛”。下一步,研发团队将聚焦多材料复合支架的同步检测,计划把AI模型扩展至镍钛合金与可降解聚合物的混合场景,为下一代个性化介入器械提供更精细的质量守门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