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光学测量系统通过亚微米级非接触扫描与多元传感融合,正在把航天器零部件的缺陷率从ppm级推向ppb级,实现设计-制造-检测闭环的零缺陷目标。
系统核心功能体现在三大维度:首先,0.3μm重复精度的三维影像测量仪可在30秒内完成涡轮叶片全曲面扫描,自动生成与CAD模型比对的颜色偏差图;其次,激光共焦传感器与光谱共焦传感器协同,实现0.02mm薄壁燃料喷嘴内腔的360°无死角检测;最后,AI缺陷库已积累超过120万条航天典型缺陷数据,可在2毫秒内完成实时分类与溯源。
在工艺适应性方面,系统支持-50℃~180℃的宽温检测环境,真空舱内仍可保持±0.1μm的测量稳定性;针对碳纤维复材,采用偏振光层析技术,可识别0.5μm的纤维褶皱;对于铝合金焊缝,蓝光结构光扫描可穿透氧化层,直接获取熔深与气孔三维形貌。
某型号火箭贮箱的实测数据显示:采用该光学测量系统后,焊缝返修率下降82%,装配间隙超差事件从年均17起降至0起,单件检测时间由45分钟压缩至6分钟,直接推动整箭装配周期缩短15%。
随着航天任务向深空拓展,光学测量系统正迭代至太空在轨检测版本,其耐辐射传感器与自适应光学校准技术,将保障未来空间站舱段在轨制造与维修的零缺陷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