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测量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其合格标准的判定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以下是整理的影像测量仪公司内部判定合格标准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外观及功能检查
在判定影像测量仪的合格标准时,首先需要检查仪器的外观是否有损伤、碰撞或变形,以及轨道移动是否顺畅。同时,还需要检查软件运行是否正常。
2. 校验项目和步骤
2.1 轴示值误差校验
接下来,进行轴示值误差校验。这包括将标准量块放置在测量台上,并使量块的长度基准面和影像仪的视频十字线完全水平。然后,移动影像测量仪的X轴或Y轴,用视频十字线选取量块一边作为测量基准边后,归零X、Y轴。最后,移动影像测量仪的另一轴,使视频十字线和影像测量仪另一边重合,记录下此时的显示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出校验误差。
2.2 误差及结果判定
根据误差的大小,进行结果的判定。通常情况下,长度允许误差为0.005mm。如果仪器校验合格,应在仪器上粘贴校验合格标签,并将结果记录于校验报告中。
3. 注意事项
在判定影像测量仪的合格标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应按照影像测量仪的操作规范进行校验,严禁违章操作。
校验环境应满足特定的要求,即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65%RH。
校验报告应在品保部计量室保存一定期限,通常是12个月。
4. 日常维护及保养
除了上述的校验步骤外,影像测量仪的日常维护及保养也是保证其性能稳定的重要因素。例如,应定期对仪器加润滑油,保持仪器的精度;定期擦拭载物台及周围部分,避免灰尘进入机台内部;非专业人员不应随意拆卸仪器的精密部件等。
综上所述,影像测量仪公司内部判定合格标准涉及对外观和功能的检查、详细的校验步骤以及日常的维护保养等方面。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共同确保了影像测量仪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而保障了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