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产大飞机、探月工程、商业卫星星座等航天项目密集推进,对零部件几何尺寸、形位公差的检测精度要求已逼近微米级。多家三次元影像仪品牌近期发布新一代多元传感测量系统,以非接触光学+激光+探针复合方案,为航天钛合金舱体、燃料喷嘴、姿控阀门等关键件提供全流程三维数据闭环,使单件检测效率提升42%,废品率下降至0.3%以内。
【技术亮点】
系统采用0.1 μm分辨率的光学镜头与蓝光结构光扫描模块,可在30秒内完成直径500 mm曲面6000万个点云采集;内置AI边缘计算芯片,实时剔除反光、毛刺干扰,直接输出符合AS9100航天标准的GD&T报告。激光差动传感器对深孔、狭槽进行补盲测量,探针则用于验证微米级壁厚,实现“一次装夹、全尺寸覆盖”。
【现场应用】
在最新批次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喷注器生产中,影像仪被部署于恒温20 ℃±0.2 ℃的洁净间。操作员仅需将零件置于玻璃夹具,系统即自动识别定位基准,3分钟内完成内外流道、密封锥面共128项尺寸检测。检测数据通过MES系统同步至数控车间,机床根据偏差补偿值自动二次加工,使同轴度由0.015 mm收敛至0.005 mm,满足火箭上面级多次启动的严苛要求。
【兼容与升级】
设备支持从200 mm小型阀体到3 m级燃料储箱的多规格拓展,模块化镜头与机械臂可快速切换。软件开放QIF格式接口,与Teamcenter、Windchill等PLM平台无缝对接,确保设计-制造-检测数据同源。未来通过固件升级,系统将引入X射线断层扫描模块,实现内部缺陷与外部几何同步评价,进一步缩短航天铸件的首件鉴定周期。
航天制造对“零缺陷”的极致追求,正推动上海三次元影像仪品牌持续迭代光学、算法与自动化技术。随着多元传感测量系统在发动机、卫星、运载器等核心环节的深度渗透,国产航天装备的可靠性、批产一致性将迎来新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