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次元影像仪驱动汽车精密制造跃升

2025.10.18

  在新能源汽车迭代周期缩短至18个月的背景下,上海最新落地的三次元影像仪以0.3μm重复精度与每秒6000点的扫描速度,为汽车核心零部件提供全流程尺寸监控,实现从“抽检”到“全检”的质变,成为整车厂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召回风险的关键利器。

  多传感融合,一次扫描完成几何与缺陷双重判定。系统同步集成光学、激光与接触式探针,可在同一坐标系内获取曲面轮廓、孔位直径及表面划痕深度。以电机壳体为例,过去需在三台设备上耗时45分钟的检测项目,如今缩短至6分钟,且数据自动上传MES系统,避免人工抄录误差。

  AI算法实时补偿,应对车间温变与振动。内置32核处理器每秒运行200万次边缘计算,对温度漂移、机床微振进行动态修正。实测显示,在22℃±3℃的车间环境中,设备连续运行8小时,尺寸波动控制在±0.8μm以内,满足ISO 2768-f级公差要求。

  数字孪生映射,实现工艺闭环优化。测量数据实时生成3D色谱图,与CAD模型自动比对,偏差区域以红蓝梯度显示。工程师通过VR眼镜即可远程查看,并一键回传CNC调整刀补。某电池托盘产线应用后,焊接变形不良率由1.2%降至0.15%,每年节省返修成本超200万元。

  随着上海三次元影像仪在汽车行业的规模化部署,单车检测成本已降至3.4元,较传统方案下降62%。行业预测,2025年前该技术将覆盖90%以上的新能源三电系统产线,推动国产汽车迈入“零缺陷”制造时代。

请填写个人信息
提 交

已收到您的个人信息,
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与您联系。

返 回